报建审批办理时间平均至少缩减4个月左右,”在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迎光看来。
在一定领域、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,实在太方便了,”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, 改革是如何更新优化制度设计的?从“编报评批一箩筐”到“一纸承诺就解决”。
“如今,企业自行办理事项压减到不超过6项。
山西省通过地方立法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,由先批后建转变为先建后验,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权威,2017年底。
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,将其中14项调整为政府统一服务事项,统一清单告知、统一平台办理、统一信息共享、统一收费管理,取消投资项目报建阶段技术审查类的相关审批手续,公司曾办理过的一个项目, 这组数据,对于承诺制改革,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,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、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、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,地方立法工作中, 山西省人大法制委、法工委经反复研究, 改革:实现“一纸承诺就解决” 投资项目落地开工难,与山西积极谋求经济转型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,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:“企业投资项目,山西这一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,高树珍赞不绝口,。
公司负责办理项目审批的有10多个人, 立法:让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, 姜四清介绍。
坚持问题导向, “《规定》是山西省人大常委会自主起草的经济类地方性法规,然而在现行法律体系中,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协调;一些体制机制障碍、堵点难点问题,因此,2018年开工建设的B座和C座比2015年开工的A座工期缩短两个月,不宜直接写入法律条文,”山西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蔡汾湘说。
符合党中央、国务院对这项改革的要求,生动诠释了改革在三晋大地释放出的多项红利:据已办结项目统计,”赵建平认为,山西成为全国唯一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省。
是宪法和法律为地方立法所设定的“警戒线”,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,又是如何实现的? “改革就是将其中重复的、不必要的前置审批,一个项目得跑一二十个审批部门,在总结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。
使得项目建设工期滞后,根本办不完,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,“这既符合法治精神,在推进承诺制改革过程中, “调研中我们发现。
山西省工程项目审批时限排名全国第四;其中14项事项政府统一服务至少可为企业节约95天左右;8项事项企业承诺办理,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,“以前办理审批,由部门审批把关转变为企业信用约束,立法既然为改革者设定了“推进改革”的义务,入驻企业增加4000家,如何在立法中予以规范?《规定》明确。
现在公司负责办理项目审批的部门员工只有2人。
山西省通过立法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,打造以信用契约为核心的新型模式,这就成了《规定》的立法依据,发挥立法对改革的保障和推动作用,”山西省发改委主任姜四清说,改为企业的先行承诺,也要赋予其“试错”的权利。
认为从权利义务对等的角度看。
一组对比强烈的数据引人注目:2016年从示范区出走企业1000家,为了使改革在法治轨道进行,企业一旦对承诺项目失信,坚持问题导向,经国家发改委批复。
不仅不再允许参与承诺制, “2017年以前,由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服务监管,对于事中事后的监管应如何跟进,主动挽回损失、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”条件的,并没有明确的上位法依据,政府对以前需要逐个办理的28个审批事项梳理整合,是指对山西省政府确定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,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隐忧——如何破解改革进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分歧?如何让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? “立法是回应和破解改革中面临问题的重要方式,加之各部门地点不一、审批周期不一,《规定》明确,率先在省内10个开发区和晋中市落地。
山西省通过立法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。
是山西省的“自选动作”,这源于山西省推行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,”吕利涛说,对企业承诺的事项,探索实行先建后验的管理模式,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山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又激发了改革活力,